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
主演:邓小平 李光耀 张艺谋 杨小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吴敬琏 松下幸
导演:曾捷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激荡•1978-2008》以编年体的形式,重述了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到2008年的重大经济事件:1979年看袁庚如何种好蛇口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84年看王石们如何踏准步点,跨入中国的“公司元年”;1990年看中国如何启动证券交易,发展资本市场;1999年看中国如何融入世界,走向新千年;2003年看中国房地产也如何一飞冲天,面临考验;直至2008年看中国人民如何跨越新险阻,以回溯与展望进入下一个激荡三十年。为了更好地体现口述历史的节目价值观,精准地还原中国经济史的细节,《激荡•1978-2008》采访了诸如参与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978年随邓小平访日记录开放进程的摄影记者钱嗣杰、质量万里行的组织者、创办者,原《经济日报》总编艾丰、著名美籍华人摄影家刘香成、曾与老记者穆青共同采访撰写《风帆起珠江》的“民间智库”王志纲、以连书4篇内参扳倒禹作敏的原《法制日报》天津站站长刘林山等“见证者”,他们口述亲历的经济事件,以媒体人与学者特有的冷静、客观观察历史真相,并在采访中首次披露大量细节始末,给予观众重现历史的真实感,完成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史的宏伟拼图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
主演:路遥 李野默 陈忠实 贾平凹 贾樟柯 吴天明 潘石屹 王天乐 闻频 李
导演:田波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纪录片《路遥》共八集,分别以路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为主线展开,讲述这位出身寒苦、命运多舛的作家短暂而又不凡的一生。每集的片名分别是《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路遥是从陕北大地上走出来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创作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由于身患绝症,路遥于1992年11月辞世。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说:“路遥是一位像牛一样进行创作的作家,他是陕西文学的英雄。”这部纪录片由路遥文学联谊会组织发起,由北京善基电影制作工作室负责拍摄。3年来,摄制组深入路遥的出生地清涧,成长地延川、延安,上大学的地方延安大学和他后来工作的地方陕西省作家协会,体验生活的铜川陈家山煤矿、鸭口煤矿等地方,从乡村到城市,从地头到矿井,全面搜集了有关路遥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以电影全纪实的手法实景再现了路遥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等阶段重要故事片段,采访了熟知路遥和与路遥相关的人物百余人
备注:已完结
类型:国产剧
主演:徐璐 杨玏 曹卫宇 王阳 施予斐 裴立言 朱润 潘虹 赵越 石安妮 马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高兴(徐璐饰)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咖啡师,去世之后,他留下了厚厚的一本珍贵的咖啡笔记。高兴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继承父亲的事业,然而家里经济拮据,身为唯一的顶梁柱,高兴来到了王子咖啡店应聘成为了那里的咖啡师。高兴的老板是一位名叫姜尚武(杨玏饰)的男子,高兴隐瞒了自己的女儿身,刚开始,两人之间因为种种误会而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但随着之间的推移,高兴对于咖啡的执着打动了姜尚武,两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中都成为了莫逆之交。秦哲默(王阳饰)是姜尚武的堂哥,他的出现让几人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
主演:叶开 周国平 郭初阳 钱理群 李玉龙 蔡朝阳 童蓓蓓 何易 邓康延 陈
导演:邓康延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十集电视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首播(1-5集),播出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晚20:00。本片由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出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凤凰卫视首播之后,本片随后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卫视等电视频道。具体播出安排: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9月9日(周一)晚20:00《重回人的语文》9月10日(周二)晚20:00《天梯》9月11日(周三)晚20:00《守望乡村》9月12日(周四)晚20:00《大学大学》9月13日(周五)晚20:00《公民》第二天下午16:30重播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什么是语文?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然而,今天的语文课,质量已经岌岌可危——在上海,《收获》杂志主编叶开发现,女儿正在成为垃圾教材和病态课堂的受害者,他奋笔疾书,决心以一己之力《对抗语文》;在江浙,20多位一线教师自动集结,他们致力于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找茬”,并自觉探索“现代公民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在民间,学者们回到民国,向老课本汲取言语的力量和人性之美……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恢复语文的本义——人的语文。第二集:《寻找马小平老师》2012年1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因患脑癌去世,北大教授钱理群惋叹:马小平是他所识教师中“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同年,官方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活动在央视高调飘红,与此同时,由民间发起的“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却在教育界引发了更深刻的感动。有评论说,“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寻找,耐人寻味”;马小平是谁?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如何燃烧生命,照亮了他的人文讲堂?摄制组依次走过湘潭、东莞和深圳,学生、同事、朋友、女儿……众人动情的讲述中,马小平的形象渐次丰满,我们最终发现,他,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师者。马小平走了,“活着的马小平们”正在走来,他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找回人的尊严,找回教育的尊严……第三集:《呵护童年》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华德福,一种源自德国的教育,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它是学园、花园、菜园和家园,它“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九月,开学的季节,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为期一周的“试读”和“陪读”,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而郭初阳,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孩子们是否会选择华德福?家长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无论结局如何,“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命题,已经无可回避。第四集:《天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他们,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他们,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800万山乡孩子;在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小学、超级中学的大门外,他们逐年流失,转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或者打工者拥挤的列车上;他们,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群落,空有一张大学文凭,却既无力“拼爹”,又没能掌握起码的谋生技能……究竟是什么,让寒门学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狭窄?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殇……第五集:《守望乡村》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恢复乡村文化生态,需要民间力量具体而微、坚韧不拔的长期介入——在晏阳初的故乡,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扎下根来;在陶行知的故里,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向农家子弟敞开怀抱……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陶行知、晏阳初们的信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眼下,他们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一个孩子,一所学校,一个乡村;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欲温暖世界,必先擦亮一根火柴。守望乡村,让穷孩子也能仰望星空。第六集:《大学大学》英国教育家怀德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他该站起来,四面张望。2005年,诗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她读到的是困惑、迷茫、贫乏、冷漠……12年的应试教育把他们压成了扁平状,他们缺乏常识、自私、现实,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严峻的就业形势压抑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无力“站立”,更谈不上“四面张望”……刘道玉、钱理群、陈丹青、张鸣、周孝政、熊丙奇……大学里的智识之士纷纷诉说体制之痛:官本位、学术腐败、钱权横行……,积习与流弊的漩涡中,人文精神消失殆尽。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第七集:《在路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最早释放出中国高教变革的积极信号——学分制、双学位、贷学金……一系列闪动着人文、人性光辉的改革举措,让刘道玉赢得了“武大的蔡元培”的美誉;时隔20年,在举步维艰的泥潭中,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发了——2012年9月,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了——当理想遭遇现实,朱清时,这个理想主义的校长能否将他领军的“去行政化”改革进行到底?被打上“试验”标签的莘莘学子们,如何开始他们全然不同的大学生活?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一所潜水七年的“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近日浮出水面,许嘉璐评价说:“UIC已经跃升为清华、北大级的大学”;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全英文教学、浸会大学的文凭……“洋大学”的冲击波,能否对内地高校产生“鲇鱼效应,”倒逼国内的高校体制改革?第八集:《课堂风暴》没有讲台,老师“靠边站”,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边写边讨论,教室门洞开,参观者络绎不绝——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如今却以独特的“学生自主课堂”闻名教育界。专家评论说:“杜郎口模式”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质疑的声音说:杜郎口并未摆脱“应试”的窠臼。在民间,“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宣称要“点燃思想的课堂”,在各自的教室里,一线教师们掀起了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体制并非铁板一块,或许,此起彼伏的课堂风暴,将为中国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第九集:《在家上学》面对教育的现实困境,有人迎战,有人妥协,有人则选择逃离。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无需去学校,客厅是他们的教室,父母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和课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打算参加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而在现代版的私塾,“中西合璧”的教育正在打造着另一批孩子,私塾的开创者,多半是“在家上学”的成功者,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支持者说: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反对者说:孩子需要朋友,独自在家无法实现“社会化”;有关部门说:在家上学违反教育法;教育专家说:社会应让在家上学合法化……无论如何,在民间,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长。它们的未来,或许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丰富,更深远……第十集:《公民》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有识之士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在西方主流社会,公民课程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在中国,1949年之后,公民教育戛然而止。2012年,在深圳,央校校长李庆明突然被“下课”,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吸引了舆论的眼球,也让他备受争议;在南京,律师崔武走进校园,以一只苹果为道具,向小学生们诠释“公民”的内涵;在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利用互联网,一次一次向公众演绎着“公民责任”的空间……公民教育,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
备注:已完结
类型:日剧
主演:佐佐木藏之介 中山美穗 石川恋 藤井流星 八木亚希子 黑木瞳 小野武彦
语言:日语
年代:未知
简介:“无法抗争的命运的恋爱…三人编织出立于人生歧路的男女间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瀧沢完治在银行工作,工作认真努力。和妻子瀧沢真璃子最近对话变少,和女儿也有所疏远,但他也接受了如此平稳的家庭生活。但某日被毫无道理地降职左迁,使他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张雪山的海报。他以出差为名,一个人去了瑞士。在瑞士的风雪中,他看到了一位日本女性——目黒栞,知性、有品位的她也是一人前来旅行。大雪裹山,月照山头的夜晚,两人是旁人未曾想的投机…另一方面,真璃子怀疑丈夫出轨却又未问出口,这样的她,竟对女儿的未婚夫陷入了恋爱
备注:已完结
类型:动漫
主演:石田彰 山寺宏一 林原惠美 关智一 小林优 家中宏 牛山茂 茶风林 游
导演:畠山守
语言:日语
年代:未知
简介:昭和の落語界を舞台にした噺家の愛おしき素顔と業を描いた『昭和元禄落語心中』(漫画:雲田はるこ/講談社刊「ITAN」連載中)がTVアニメ化されることが決まった。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电影网友评论:无法形容的复杂感情。八云和助六大概是注定了的互相纠缠。说到底三人的关系,在我看来,是在相互背负相互成全的同时又在相互毁灭;只不过,菊作为框架感最重的一个背负的最多,美代吉作为最无力却又最不甘的一个渴求的最多,信作为最感性的一个放弃的最多。我没有权利以一个生活背景不同想人的视角去对他们做出评判。我所知道的只是,要为了什么而放弃喜爱的事物的时候,是异常痛苦的。所以,即便视角千差万别,但是当他们一个选择了背负,一个选择了逃避,一个选择了报复的时候,我却似乎稍许能够理解了。八云孤独阴郁与柔弱美艳...石田彰真的是绝了。总之无论是画面还是BGM还是声优演绎都十分合我的口味了。只是愈发觉得,美丽的总是悲伤的故事,真令人难过。第一集看了一个月==差点儿弃了幸亏没弃。虽然并不懂落语,后面也在努力将其往单口相声上理解但是因为本身落语文化和日本文化的欠缺还是稍微影响观感。剧情上,不是太能理解三人的感情。好像大家都是害怕寂寞和孤单所以才想找一个长久的依靠,唯一正经谈恋爱却只有信桑了。本来兄弟情好好的留给众人遐想空间结果最后一集菊跟美代吉的感情戏当头一棒打回现实而且便当领的太突然。记得前面明明说是车祸去世的(???)——这剧完全可以去掉女主!!!一点儿反思,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真得完全依赖人本身。即使人工智能发展到有一天也可以像人类一样的有感情的背诵课文,可是将我们的文化束之高阁又有什么用?我们还是缺少发现和欣赏美德眼睛落语涉及的历史背景之源远,剧情架构之完整,人物形象之丰满,让人难以想象是2016年的作品,配合富有年代感的声优阵容,有一种在看上世纪90年代老番的感觉。至少轻萌套路番当道的今日,鲜有新番能有如此厚重的历史感,并刻画出如此成熟而富有两面性的女主。唯一的缺点是三角关系中助六与美代吉关系的刻画太过草率。显得最后助六的告白与美代吉的殉情极为突兀,但也算无伤大雅。真好看啊,拓宽了动漫的题材,细腻的描写完全不输电影。第一反应和《心》如出一辙,悔恨,但远不止那么简单。就这么说吧,昭和风情展露无遗,既有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又有着对人生、命运的描摹。不仅讲好了故事,还向人们展示了落语的魅力。我很喜欢年代剧,八云绝对是我最喜欢的日漫老爷子形象,石田彰真的可以封神了。近5年来自己最喜欢的动画,故事,剧本,色调,声音,音乐都是一流水准,所描绘的时代、人物、感情让自己十分感动。很多情结都哭得泣不成声!虽然内容主题并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内容的冷门,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个人觉得是动漫迷不可错过的一部冷门题材的作品哦!强力推荐二刷,再看都还是觉得太优秀。没有多余的镜头突兀的配乐,放在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里也不会逊色。很多落语题材的故事都着眼于市井百姓的喜怒哀乐,讲生活气息人情味。而横亘在这里头的是几个人的一生:逝去的,老去的,还有即将来到的生命,全由落语系起。(石田彰和山寺宏一相当棒了,必须赞美。看完除了难过还是难过,最招架不住这种轻描淡写道完一生的手法了,这刀片真好吃。石头的声线果然自带色气和菊比古的禁欲气息真是太相衬了……唉好难过,菊比古明白一个人不比两三人好时又变回一个人了,就算第二季与太郎再怎么折腾,在菊比古心里助六就是助六,永远都不会变,永远都不会忘太喜欢石头了,中性的声音在这部尤显柔美。第一次了解落语,同样是被时代遗忘,凋零在时间长河中的艺术,这里完整的表现,精彩的段落,落语家的喜怒哀乐,得到与失去,被迫的选择,环环相扣,细致入微,才能打动观者。而百鸟朝凤最高潮最期待的曲子都没有表现,还是差了好几口气呀。不是只有落語如此,學術界也往往而然。有樂亭的台榭,可如永田町的台閣?能找到誰的真心。說起落語,以落字落腳的詞語,有意思的很多呢。我喜歡灑落、歷落。可其他"落語"幾乎都蕭瑟。難怪灑落、歷落之人的下落,難免零落,墮落或殞落。逋峭盤折,藏著多少夾縫文章,驚心動魄。第一集好像动画版的虎与龙,但是后面就像霸王别姬了,师兄弟俩&妓女一个&落语传承的故事;每一集都会有几个镜头让你感觉非常用心的......话说虎与龙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将落语的时候,会出现角色江户扮相演绎故事。1&13是现代时,2-12是师父的回忆。音乐很不错心理描写令人叹为观止,真实,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画风配乐表达细节是好的,但实在不喜欢两个男主,更不喜欢美代吉这个渣女,她的出现毁了别人一生。不喜欢两个男主的原因就是,太过懦弱,而且都喜欢渣女,您俩就不能别这么作贱自己吗?这番,适合五十岁以上的人观看。努力的没天分且不喜欢落语最后却为其抛弃所爱,喜欢的有天赋的反而为所爱之人放弃落语。这个番在我看来是一个羡慕和嫉妒的故事,得不到的人事物是不是最好的谁都不知道,但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是真理。此番不像《霸王别姬》而是神似《东邪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