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杰瑞米·艾恩斯 乔治·麦凯 罗伯特·巴瑟斯特 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奥
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
语言:英语 / 德语
年代:未知
简介:本片改编自罗伯特·哈里斯的国际畅销大地影院七次郎在线观凤凰四重奏国语。1938 年的秋天,欧洲正处于战争的边缘。阿道夫·希特勒准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内维尔·张伯伦政府拼命寻求和平解决方案。眼见局势升温,英国公务员休·莱格特和德国外交官保罗·冯·哈特曼前往慕尼黑参加紧急会议。随着谈判开始,这两位老友发现自己落入了政治诡计布下的巨网,正面临异常的危险。在全世界的注视下,战争能否避免?如果可以,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备注:已完结
类型:动漫
主演: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凯瑟琳·德纳芙 达尼尔·达黎欧 西蒙·阿布卡瑞安
语言:法语 英
年代:未知
简介: 这部黑白色的动画片讲述的是在伊朗开始在伊斯兰革命期间,一个开朗而早熟的伊朗小女孩成年礼的故事,黑色喜剧一般的恐惧焦虑,关于在历史巨变中青春期的自身中不断摸索的身份和认知…… 本片入选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本届戛纳的唯一动画片。我在伊朗长大电影网友评论:奶奶真乃一女汉子,说的话都很有道理————“一生中你会遇到很多混蛋,如果他们伤害你,是因为他们的愚蠢。不要对他们的恶行有所回应,因为再没有比怨恨和报复更糟糕的了。永远保持自尊和自我。”“所有人都有选择权。”整个画面都黑暗黑白。确实符合战争的情景。但我搞不清为什么有一些小小的片段是彩色的。对啊,见过革命,见过战争,见过死亡的人,怎么会那么容易沉湎在自己的消极里无法自拔呢?在伊朗做女人太难,跑步都不能扭屁股吗?地位好低...这姑娘唱歌太难听...以动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灰暗年代的成长经历。女主很有个性。爷爷本该是王子,却被一个想建立共和国、却最终妥协于英国的人窃国,他和他的儿子成了推伊朗进黑暗时期的助力。再加上内战、伊拉克的入侵,国内混乱不堪,女主出国,经历并成长着。外婆真的很有皇室气魄了,这位正直而清醒的老太太一直在口吐金句:“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小人,把他们弄得狗急跳墙你得不到好处,要记得保持自尊,忠于自己。”“因为我知道我一个人会活得更好。”幸运的是生在一个比较开明富裕的家庭吧,关于歧视...可能无论哪里本地人总是有对自己血缘的强烈认同以至于排外吧,迷失原来真的是成长的共性啊,对于伊朗还有很多很多国家真的充满好奇也有很多误解简直激发好奇心(黑白的漫画大概是第一次不在书上看到吧!(没去维也纳也想吃萨克蛋糕在玛姬为自己辩白说“我没得选”时,祖母生气的大吼:“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所以即便活在灰暗的管制下,祖母依然要每一天都在胸罩里塞进茉莉花,好让自己散发好闻的气味。对美好的向往说来是个简单的信念,但保有它有时显得那么不易。所以荒诞的茉莉花故事,才有鼓舞人的力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虽然身处动荡的环境,但却是在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爸爸妈妈叔叔都是温和派的革命者,奶奶优雅且小资,总之玛姬的童年是快乐的。但成长的旅途总是伴随着失去,疑惑,痛苦,彷徨,但唯有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绝不能放弃!伊朗的历史变迁如何,人民终究都是沙砾。窥见了苏修时期中东的迷惘,教权也好政权也罢都不是作恶的理由。教科书的解答冠冕堂皇,但每个个体的记忆和疼痛真的可以被时间磨灭吗?自由引导人民,而人民领导胜利,逃避不是一种负责任的选择,可流血流多了真的会死。喜欢小时候的marjane和她大无畏短头发戴珍珠项链跟她讨论把茉莉放bra里让自己变香、每天把胸放在冰水里十分钟以变大、男生xjj太小的奶奶,同时跟她说了好多事情希望她这一生能过的更好。很神奇的画风,反应了那段时期,但很多事情没有讲明白。充满隐喻和封闭讽刺,????????那些年经历了些啥,政权教育大众的前后变化,受难的是啥,智者如她外婆和父母,生活不容易,富裕家庭才有这样的能力吧,出生很重要啊怪不得你不是赵家人。愿足够勇敢忠于内心和家人故土,去那该去的,当下不适合你~涉及到政治的部分,看的就有些迷糊也很压抑。极权专制,条条框框让人恐怖。幸亏女主有个好爸爸,好妈妈还有好外婆,一家思想都开明。在这种家庭教育下,女主敢于追求自由,独立,挑战权威,做自己。嗯,想想生活在天朝的我们。。。。以动画的形式和主人公的回忆讲述了伊朗革命时期,社会的状态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尽管离开了伊朗在欧洲学习生活的伊朗人依旧显得格格不入,回到祖国却又难以做到入乡随俗。在这样的环境下,是非很容易被抛到脑后……虽然是从一个上层视角来讲的故事,可能少了很多小人物的痛苦与无奈,会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但是整体上还是展现出了伊朗的动荡以及下一代人们的彷徨。如女主一样的人都活得如此痛苦,那不如女主的人呢?法国动画总能轻易打动我,非常棒的以小见大。在时代变迁面前,小人物的命运总是显得那么无力,更何况是一个小女孩。可我们每一个就是那所谓的小人物,历史不会铭记,可我们存在过。期待下午的敦刻尔克。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诺埃米·洛夫斯基 文森特·拉科斯特 瓦莱丽亚·戈利诺 艾曼纽·德芙 伊
导演:利雅得·萨杜夫
语言:法语
年代:未知
简介:14 岁的 Hervé 是一个普通的青少年,他与母亲住在一起,努力应对自己的性欲冲动、不起眼的体格和平庸的智天狼影院免费电影在线观赵氏孤儿下载。 他的主要关注点是和一个女孩约会。 不幸的是,在这方面,女孩一直拒绝他。 但他还没有放弃希望。 有一天,不知怎么的,班上最漂亮的女孩之一奥罗尔似乎真的喜欢他。 他最好的朋友骆驼非常喜欢手工作和色情电影,他说服 Hervé 尝试和 Aurore 上床。 Hervé 与 Camel 在一起时吹嘘自己的男子气概,但当他和 Aurore 在一起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2009 戛纳国际电影节 – 导演双周
备注:已完结
类型:爱情
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 海伦·米伦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安-玛莉·杜芙 保罗
导演:迈克尔·霍夫曼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译 名: 最后一站/生命终点/为爱起程/最后车站  片 名 TheLastStation  年 代 2009  国 家 德国/俄罗斯/英国  类 别 传记/剧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英文/法文  IMDB评分7.3/101,380votes  片 长 1hour52minutes  导 演 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Hoffman  主 演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Plummer....LeoTolstoy  海伦·米伦HelenMirren....SofyaTolstoy  詹姆斯·麦卡沃伊JamesMcAvoy....ValentinBulgakov  保罗·吉亚玛提PaulGiamatti....VladimirChertkov  安-玛莉·杜芙Anne-MarieDuff....SashaTolstoy  凯瑞·康顿KerryCondon....Masha  PatrickKennedy....Sergeyenko最后一站-剧情简介  影片改编自杰伊·帕里尼的同名小说,故事讲的是晚年托尔斯泰的精神饱受来自妻子索菲亚和他的大弟子弗拉基米尔·切科夫的折磨。对自己艺术理想的追求、对简单纯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时时刻刻让托尔斯泰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而现实中,他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大笔财富?如何面对他的13个孩子?这些问题都让他苦恼不堪。终于,他踏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随着健康每况愈下,托尔斯泰终于在亚斯塔波沃火车站停步,他相信自己终将在这里孤独地离世。然而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刻,小屋门外其实聚集了数百名记者,争着报道他健康状况的变化。最后一站-一句话评论  虽然电影是来自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虽然大多数的历史基础和数据,但“最后一站”讲述的故事是一出爱情小说的信-爱情其实是两个故事:一个托尔斯泰和故事,他妻子索非亚,第二,托尔斯泰的追随者情人节(瓦)和玛莎(玛莎2)的故事。根据迈克尔霍夫曼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诗意的电影节奏韵律一般。当然,两个最大的主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和海伦米伦名字也促成了良好的发挥。如果你有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民,以便与他们要承受的痛苦,如果没有爱,那么不爱的人将不得不接受了久慈和生活的矛盾,因此,真实的故事太复杂,矛盾和有趣,导演赋予它的真实感受。最后一站-幕后制作  【选对了主角,就是成功了一半】  对于传记片,观众看这么多名人的生活经验,因为它是看到节目的演员。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名人的经验,然后去购买它的传记文学的副本,为什么要把电影。对于这个问题,“最后一站,”导演迈克尔霍夫曼拥有最终发言权。他说:“对于名人-特别是那些谁掌握的作家和艺术家,我们想知道如何生活是不是他的,也不是说他创造了这些作品,但他的工作是如何创建这些了,当他的生活是什么对这种生活,什么样的痛苦经历。换言之,观众希望看到这些人的身份,而不是他们的形象恢复。因此留意演员扮演他们是一个非常时期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一个好演员出现,观众会来判断他们的认可。因此,选择了演员等于影片成功的一半。“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时间表后,因为另一个原因,在一个离开船员,导演迈克尔霍夫曼获得了另外两个主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和海伦米伦大牌明星。奥斯卡奖得主海伦米伦现在在事业的高峰,但她不会这么幸运普卢默,从50年代的“音乐之声”一直高度,因为它没有爱普卢默学院派出的法官赞成的作用面委托翁,普卢默说:“压力很大,因为托尔斯泰不仅是在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他的生活和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年老的情况也令人悲哀。如何发挥好这个角色,并我没有信心。“然而,导演,但他的信心。而今年已80岁普卢默在屏幕上扮演82岁的托尔斯泰,但确实是最合适的,和他的年龄和资历,使他完全有能力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霍夫曼说:“在我看来,普卢默更适合这个比霍普金斯作用,特别是在形状,普卢默像托尔斯泰的老人居多。未完成化妆,全体船员人感到震惊,他的气质和幼儿只是翁相同。霍普金斯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但,但他的年龄是不够的,发挥信托翁,不是那么容易。“  【最后一站-经典的拍摄手法】  虽然电影是关于托尔斯泰的最后几天的蓝图,电影的主人公不是托尔斯泰,但我-但有几个年轻的和密切相关的托尔斯泰。在托尔斯泰死去,他们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而且要面对UPS和起伏的人生和痛苦。这种拍摄技巧传记,是好莱坞几十年的试金石: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伟大的人-“莫扎特传”和“最后的苏格兰国王”是真实的。小说家杰伊帕里尼说:“与其直接关怀,反映翁的生活,而不是作为以反映他的生活,托尔斯泰的地位,这可以更充分反映价值影响的青少年。如果这些年轻人的水果和鲜花,那么信任,是让他们能够生存下去翁树。所以我选择了写别人的角度,从这里,以便更好地观察托尔斯泰的生活。“普卢默说:”我们每个人都将有一个艰难的时刻作出的决定,这个时候,我们总是回去听取我们的意见最值得信赖的人。在这部影片中,要求发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翁类型的角色,无论是他的助手,或后代将带着他的问题。但问题已问过翁自己的时间?他的大脑还不够,只是跑出去,一个人默默承受。我觉得讽刺的是,有那么点可笑,可悲。“为了达到这样的电影的沙皇俄国时代的整体风格一种风格翁照顾,霍夫曼来到德国,一个电影摄制组,曾经是沙皇王朝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被枪杀。但是你想拍摄的图片与乡村贵族的气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或者说,霍夫曼是,不是简单的。他说:“为了从他们手中的相机城堡出海伦米伦和普卢默,我头痛。我希望让现场观众觉得索菲亚是一个伟大的人格和毅力,但自信的女人,但我是没有脱颖而出的感觉。他们步行速度,米伦的脸,衣服都让我觉得有点欠缺。实在没办法,我只好在照片看-托尔斯泰画,其中反映了绘画的贵族生活的人,从干扰到灵感。感谢上帝,这最后一幕终于脱颖而出,看看谁都会仪征。“最后一站-亮点*在最原始的概念与演员,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妻子索菲亚是由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规定,但由于日程有冲突,但后来改为斯托弗普卢默和海伦*米伦。*海伦米伦在这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罗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从小说家,诗人著名的传记影片,传记作家的同名小说从杰伊帕里尼。瓷砖的私人秘书照顾翁布尔加科夫已掌握的最后几年为蓝本写了一篇题为“在托尔斯泰的生命的最后一年,”纪录片小说的书。*电影在俄罗斯和德国拍摄。列夫托尔斯泰的俄罗斯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时期,现在许多城市在德国当时属于沙皇俄国的政权。*一开始,导演曾希望在中,英文电影演员与俄罗斯口音,但后来他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最后一站电影网友评论:看之前不了解剧情,没想到是关于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片,不过更像是关于他和妻子晚年生活的记录这片子让我了解了,原来托尔斯泰逝世前的日子是这样的男女主演员很棒,男主演出了一个大文豪的感觉,让我觉得就是本尊;女主,海伦米伦真的是国宝演员!怎么会有这么可爱这么能演的老太太!她的怨怼,她的愤怒,她的优雅,她的文化,她的爱,她演得入木三分,怪不得当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以后要多补她的电影!不过这片子剧情有点硬伤,演技好于剧本系列,如果不是为了看演员,还是不建议看反派虽然很讨厌,一个忠诚得不近人情又可恨的追随者,不过说明了他演技好一美,要不是我主要因为他看的这电影,他在这部戏里可完全被比下去了,不过前半段青涩的处男戏份,还挺好玩的~三星半。传记式的人物电影总是波澜不惊的叙事平淡,导致情节有些散,最后冲击力不太够。但是托尔斯泰和夫人几十年婚姻生活的展现和情感与物质的探讨,还是颇让人觉得有意思。托尔斯泰是人类的瑰宝,它的作品更是警醒世人的自由之言。他反对权贵,他关爱人民,悲悯而又仁慈。而这种伟大的仁爱是否是对家人的残忍?夫人并不是爱财之人,不过是为生活保障担忧,尽管她歇斯底里,神经脆弱,她却依然是最懂他的人。任何人!哪怕宣称是托尔斯泰的最忠诚的信徒!也不能阻止他们见最后一面!我为这样的情感流泪!P.S.本来是冲着一美来看的,结果一美的感情线我反而觉得无趣了些。影片改编自杰伊·帕里尼的同名小说,故事讲的是晚年托尔斯泰的精神饱受来自妻子索菲亚和他的大弟子弗拉基米尔·切科夫的折磨。对自己艺术理想的追求、对简单纯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时时刻刻让托尔斯泰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而现实中,他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大笔财富?如何面对他的13个孩子?这些问题都让他苦恼不堪。终于,他踏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随着健康每况愈下,托尔斯泰终于在亚斯塔波沃火车站停步,他相信自己终将在这里孤独地离世。然而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刻,小屋门外其实聚集了数百名记者,争着报道他健康状况的变化。“当我们七老八十,有一天晚上老头子突然来了莫名其妙的兴致,伸手过去,摸着老太婆干瘪而下垂的乳房,老太婆一笑,露出了没牙嘴…”很久之前从刘墉的书里看的这段话,有点色情,又有点温馨。在看到老索菲娅对着老托尔斯泰露出少女般的笑容撒娇道:“我永远都是你的小鸟…”使得老托尔斯泰从一个发着脾气的愤怒老头变成一个发出公鸡叫声的可爱老头的画面情景时,这段话突然一下子就从脑海里跳了出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段话所描述的是一个怎样蕴籍温馨的画面,欲是不复存在了,但情深长悠远,很耐人寻味啊。感受到了一种美好。晚年的托尔斯泰:“与其为博取若干富裕阶层片刻的欢欣而创作小说,然后被永远遗忘,远不如为千万大众创作一本书更重要,也更有收获。这种最单纯、最广为接受的情感艺术的领域,几乎从未被触及。”他选择离家出走。“我做了我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做的,我离开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为了在孤独和平静中度过我最后的有生之日。”1910,11,7,孤独的离世。...HelenMirren,basicallyplayingacrossbetweenIbsendramaqueenHeddaGablerandthelittlesquirrelfromADoll''sHouse,towaltzawaywiththemovie.-EllaTaylor,VillageVoice故事虽然是以托尔斯泰人生的最后一站为蓝本,但影片的主角却并不是托尔斯泰本人,而是围绕在他身边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人。在托尔斯泰行将就木时,他们也面临着人生中两难的抉择,也要去直面生活的坎坷与折磨。这种传记电影的拍摄手法是好莱坞几十年不变的试金石:用旁人的眼光来看待伟人——《莫扎特传》和《末代独裁》都是如此。3.5。无论有多少前赴后继的追随者,无论这些追随者们在多大程度上贯彻落实着托尔斯泰的理念,也很难说这些人对他的了解胜过那个为他生儿育女、与他共度一生的女人。诚然理念的分歧、梦想的疏离显得冠冕堂堂,但是“圣人”总归也还是人,即便天才,即便真诚,诉诸笔端的也往往是一种诉求,而不是给这个人定性定量的绝对依据。很好看的一部剧情片,几个主演都演的十分到位、性格细腻丰满,生动、丰富地表现了托尔斯泰是如何既无奈又主动地离家出走,走向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影片通过年轻秘书的视角揭示了导致托离家出走的最真实原因,除了妻子的吵闹外,更是托尔斯泰对财富、俗世的厌倦,也是信徒为把他圣人化而不遗余力的蛊惑不太喜欢这种“用理想主义成全自己绑架人性的信徒”vs“付出忍让同时虚荣自私、因为独立强大聪慧所以才格外纠缠一生爱恨的伴侣”的伪对立,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受不了反对政治正确和妖魔化理想主义的时下风气,或者嫌年轻cp的存在像是导演在刻意点题。演员无可挑剔,尤其索菲亚和托尔斯泰我蛮喜欢索非亚的。相爱而不能和平相处的恋人/夫妇太多了,爱与自我,是爱永恒的悖论。而这个电影给人的启示或许是:世上道路千万条、信仰千万种,只有爱可以涵容这一切。那个托尔斯泰信徒对“托尔斯泰主义”的信仰与“操控”让我想到左联与鲁迅的关系。在关于托尔斯泰的电影里安插一美的爱情线而且占如此大的比重给我感觉很尴尬,强行卖肉加应和主流价值观,太过牵强的“艺术化”而少了对托尔斯泰其人的思辨。肉身和信念都在改变,你不能强迫一个活在现在的人总是回溯他已经背弃的理想。音乐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