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PhilippeLacoue-Labarthe Jean-LucNan
语言:法语 德语 罗马尼亚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PhilippeLacoue-Labarthe/Jean-LucNancy/汉斯-于尔根·西贝尔伯格/BernardStiegle导演:DavidBarison/DanielRoss语言:法语/德语/罗马尼亚语/英语地区:澳大利亚编剧:DavidBarison/DanielRoss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4-01-23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思想,海德格尔,澳大利亚,荷尔德林,Documentary,Hölderlin,德语片长:189分钟imdb编号:tt0397477以下文字bylake DavidBarison和DanielRoss拍的一部长达189分钟的纪录片(2004)。Barison生于197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读哲学。Ross是Barison的校友,最初学物理,后来碰到Barison转哲学。因为热衷于海德格尔的警句,想让人们知道海德格尔的理论今天并不过时。So,他俩03年买了一部DV,从伦敦出发,顺着Danube河流,拍下了这部公路哲学片子。先八卦这么多,同时承诺,不主动谈电影结构,不拒绝谈获奖情况,对于叙述部分的正误不负任何责任,接着看: TheIster是德国诗人Holderlin未完成的一部诗的标题,背景是Danuberiver。诗的开头是这样的:Nowcomefire!/Eagerarewe/toseetheday。猜对了,电影也是这样开始的。第一个问题是:荷尔德林是谁。反正最后疯了。第二个问题是:荷尔德林同海德格尔什么关系。我读前者不读后者,所以只能简单的说,海德格尔在1942年开讲座,探讨诗歌的意义,技术的自然性,古希腊同德国当年的联系,政治和生存的本质,正好荷尔德林的《TheIster》正好可以满足海德格尔。 本片子逐句拆开这首诗,穿插进一些当代哲学家随意的观点。当然,不同地点的画面必不可少,最后是海德格尔朗诵这首TheIster,最后的结尾,同开头一样,一只鸭子向前消失。我的简介这么多已经足够。OK,接着八卦:片子中找到了三位哲学家,BernardStiegler,写过《时间和技术》,当然法国5月革命时做过几年牢。海德格尔的拥趸,同时推进老海的主题。提出Spirit,片子的后面德国导演Hans-JurgenSybergberg有顶他的戏。 Jean-LucNancy,探讨政治和意识形态。10分钟年华老去里面,他在火车上向他的女学生讲人生的那个人,仔细想想。PhilippeLacoue-Labarthe:因为瞧不起海德格尔当年加入纳粹,同时拒绝道歉。出版过《艺术和政治》,搞政治的不是什么好鸟。不过他是个烟鬼,这点让我有认同感。他还提到PaulCelane的一首诗,忘记了是那首,兴奋了一下。 Hans-JurgenSybergberg老帅哥出场,问,岂不机器也有精神(spirit)?或许有,但肯定不是那种装在马桶里面,看女人在上面做什么的摄像机。 这些主题很大,探讨自然,技术,时间,存在,政治等等。最绝望的是Stiegler说了这样一句:什么是自然?自然已经沦为一种幻觉(inourtime,Naturehasbecomeaphantasm)。这样的观点,虽然不怎么淫荡,但是够贱,够贱。 自然真的就是一种幻觉么?那么第一就是高呼原始社会好的艺术家,第二就是工业社会里快乐的淫荡的艺术家。可能还有其他。 电影叙述着当年,也混同当年的记忆,纪录着现在。生活真的可以叙述么?现在真的就可以记录么?于是怀念那些以最拙劣的步子走着路的人。 这部纪录片帮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视角,但是很多难言之隐依然无法洗去,当然也并不幻想这种哲学方式带给我终极的对话。其实,属于自己体内的战争,还要继续扛下去。不过总有一天,这些终究消失,仅仅为自己生存的第二天而战(TomWaits)。 的确,“我看到的你不过是我自己”。纪录片的故事讲完了,然后呢,刷卡,等地铁,上车,走人。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弗朗索瓦·贝利昂 PaulineBurlet Jean-LucCouc
语言:法语
年代:未知
简介:威廉因谋杀罪被判死刑,行刑之时威廉借着述遗言的时间,企图延长生命逃脱法律的制裁。本是一次寻常的处决却变成了对政治和媒体都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第39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帕克里克·雷德里蒙临终遗言电影网友评论:死囚脱口秀,用天方夜谭的寓言解构罪与罚,比利时男星编导演的处女作。童年阴影暴力男注射死刑前打开话匣正好钻了法律空子没被处决然后又卷入竞选的政治漩涡,州长团队狱警官员父女老牧师和护士每个角色都很鲜活但背后又都有故事,有趣的设定表面上是个喜剧其实媒体群众信仰等涉及颇多现实问题。法盟碟非常喜欢!很沉重的话题,用一种荒诞,冷幽默的方式来叙述,一点不沉闷,故事讲的很清楚,人物通过细节刻画非常丰满,电影创作人一定非常细腻敏感吧。小女孩吃甜甜圈的动作,墓地里十字架的标志,黑人狱警前后反应……审美上有很好的体验,又引发生命,人性,宗教深刻的思考,想再看一遍在法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的片子,小小的影厅观赏效果俱佳。旁边应该是个法国中年女人(判断依据是与丈夫均说法语),时不时就发出爽朗的笑声,很是有趣。片子笑点泪点拿捏的到位,本子不错,情节突出。对于主题有待深入探讨。非常棒的剧本,从每个人的角度来看待死刑犯执行这件事,投射到每个人的故事里,从执行官的女儿鲜艳的红色进场开始,到所有人跟随他的故事点燃了一根烟,回顾一下自己,做最后的演讲。黑色幽默,却颇具诗意。非常好看,不会觉得晦涩。导演,摄影,音乐,表演都是大师级的,唯有剧情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带有《楚门的世界》和《恐怖直播》的影子。强烈推荐!探讨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在既定法律面前罪恶是否能通过发动群众同情牌而赦免,利用社会舆论和法律造成故事的冲突点被主角的煽情回忆掩盖住了。★★★☆--这是一个略显伤感的电影影片结束以后,我淡淡的遗憾:为什么他最后死了?我还以为他会自由。小伙伴:自由并不是可以活着,而是拥有选择生死的权力。善恶信仰法律漏洞民主闹剧媒体煽动,影片能解读的角度太多了;每个角色都很鲜明生动,笑点泪点兼具,导演编剧主演居然是同一人太犀利导演和编剧竟是同一人..类似舞台剧的张力监狱里的那束光芒简直了人物细节处理每一处都值得细细揣摩剧本真的可以再花时间研究..极具舞台剧风格的戏剧张力感,让人不禁怀疑是话剧改编,尤其法国在1981年就已废除死刑,更让人好奇导演的创作想法从何而来。首先要忍受一大批变态的人物和可怕的价值观,然后当你熬过起码一半时会渐渐发现一丝亮光,我把它称为“人类最后的尊严”对我要走在月球上的表述印象深刻,对他复活哥哥的愿望深深感动,他的自由,与你们的不同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SarahAdler NadeDieu RonyKramer Jean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语言:法语 阿拉伯语 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SarahAdler/NadeDieu/RonyKramer/Jean-LucGodar导演:让-吕克·戈达尔语言:法语/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Serbian/西班牙语地区:法国/瑞士编剧:让-吕克·戈达尔类型:剧情/历史上映时间:2005-04-01 别名:高达神曲/神曲用户标签:法国,戈达尔,Jean-Luc_Godard,法国电影,新浪潮,JeanLucGodard,2000s,Godard片长:80分钟/Argentina:80分钟(MardelPlataFilmFestival)imdb编号:tt0360845Dividedintothree"kingdoms"--Enfer(Hell),Purgatoire(Purgatory)andParadis(Paradise)--NotreMusiqueisanindictmentofmoderntimes. 頑皮老頭高達在新作挑釁如常,堅持如舊,對電影愛情如一,但從形式到內容,卻續有新境。比前作《愛之頌》更練達更擊中要害,是他近年最激的反思作品。三段結構的開篇〈地獄〉,戰地實錄與荷里活戰爭片交替,寓意彰甚:人類真會嗜戰。〈煉獄〉借薩拉熱窩做說書人,真實與虛構人物(包括高達自己)到此舉行文化圓桌會議,大家在寬恕迷宮中兜轉,唯有佇立已修復的莫斯塔古橋,才感一絲希望。高達最後領我們到〈天堂〉,人間竟有春色如許?但-有美軍駐守!全片最動人一幕:學生問DV可否打救電影?高達哀哀面向鏡頭,良久不語...... ()我们的音乐电影网友评论:老头子的电影是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用人物和地理的双重性来展现电影和社会,但是现实哪只有双重性;用土著美印第安人和巴勒斯坦去讲lostvoice,去讲因为历史战争而消失的话语权,但是书写历史的文人艺术家不也是罪魁祸首?我们的音乐,这个社会集体共有的东西,其实也只不过是虚幻的音乐“犹太人成为虚空的材料;巴基斯坦人成为记录的材料。”戈达尔坐在讲台上作说明,这也许就是该影像以他的言语对伊斯兰世界,包括对俄罗斯的意识形态作出的阐述。当画面完全虚化,背景音乐自然成为了我们的音乐,研究的主体;树林远景,女人的背影让人想到了安娜,《周末》式的横移长镜头又让人沉醉了。论萨拉热窝桥的倒掉。一块有好诗人的土地有权利征服一个民族吗?像溃败的特洛伊,我们(希腊人)难道不是宣传队吗?以色列人在水里行走,到达了圣地;巴勒斯坦在水里行走而被淹死。拍摄与倒拍摄,犹太人成为了虚构材料,而巴勒斯坦人成为记录者。dv能拯救电影吗?高达不语怪力乱神,而今还是你爹爹电影与现实的模样,存在差异,但竟毫无区别。想起最近的龙虾中无声的反乌托邦,超新约全书中的“心曲”,想起1958年《一部电影》,看到了爱森斯坦。当世界从眼前流逝,无数个人生以及与之相关的“世界”纷纷崩塌,这样的序列便是时间的旋律。地狱随时随地,炼狱此时此地,天堂无时无地。这部实在太实验了,各种影像的交叉剪辑。。据法国影评人介绍,戈达尔把他扫过的能用的影像全收集在一起,有一个非常大的影像库,到这部影片时就随手拿来用了。。。据说他还希望有人告他侵犯版权,这样他才能在所有人面前解释他的理念。。。可惜并没有人给他这个机会。戈神继续游走于真实与虚构的二元世界。当片段失去其原本意义,被用作素材引证,没有调度,极少的金钱意识,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声音,即使仍存暧昧性。我愿意在学习工作之余,靠在躺椅上看这样一部思维影像,聊聊战争,死亡,自由,存在。有两个人并肩走着,我在她旁边,以前我没见过她,但我认出了自己,那,像是,一个肖像,可是很遥远。虽然第一遍确实很多没明白,但最后那个横移的镜头是在太美了,天堂就在一片水边的丛林中。找时间再看一遍。徘徊于自由与幻灭之间,曼妙的神乐和喋喋不休的争论。不断虚构自身,然后记录其所虚构的。无法寻获被承认的死,也无法成就其牺牲。自由便是纷争,而纷争不被救赎,不被天堂所容纳,一直徘徊于时间的迷宫之中。一部似梦似幻的后殖民序曲。各种文学经典与哲思交汇于此。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圣经。自杀才是唯一严肃的哲学命题。天堂,炼狱,地狱都在人间。我们的音乐,幻乐一场。聖經、尼采、罪與罰、卡拉馬左夫兄弟、白痴各文本交匯的野心之作,但導演似無力統合各文本,各自困於原本的範疇內重覆陳述一遍。尼采的演員不要再找猥褻中年男了!!技术上倒是放下身段有了个回归新浪潮初始的意味,特别是里面主动和年轻人交流交朋友,上电影课那段大概是最亮点。然而救电影光靠DV是远不够的。看了前十分钟的蒙太奇,我想,这是什么东西。看完整部电影,我觉得还是前十分钟比较好懂。只认出来里面有Kissmedeadly的片段。
备注:已完结
类型:美剧
主演:马特·达拉斯 玛格丽特·马科林苔 布鲁斯·托马斯 April Mats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Kyle(马特·达拉斯 Matt Dallas 饰)一直在探寻自己身世之谜,终于他遇到了Adam,知道了自己的来历和潜力。他回到Trager家,并在Tom严格的训练下学会能力范围内的所有本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太好,Nicole(玛格丽特·马科林苔 Marguerite MacIntyre 饰)变得很沮丧并辞掉了工作;Ste hen(布鲁斯·托马斯 Bruce Thomas 饰)不得不接替她;Lori(艾普萝·美森 A ril Matson 饰)和Declan(克里斯·奥利维罗 Chris Olivero 饰)关系紧张;Josh(让-卢克·比洛多 Jean-Luc Bilodeau 饰)则是一如既往。神秘公司Madacor 找到了一个陌生女孩寻找Kyle。这个女孩不仅成为了Kyle生活的一部分,也走进了Trager一家的生活,所有的人都处在危险之中....
备注:已完结
类型:美剧
主演:ChelseaKane TahjMowry MelissaPeterm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ChelseaKane/TahjMowry/MelissaPeterman/Jean-LucBilodea导演:MichaelLembeck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类型:喜剧上映时间:别名:用户标签:美剧,喜剧,美国,家庭,情景剧,2013,ABC,温情片长:imdb编号:tt2341900讲述的是二十多的小伙子Ben是个酒保,突然在有一天发现前女友把他们激情后的结晶,一位女婴,留在了他租住的房门外。一位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小年轻突然要承担起为人之父的职责。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抚养起这个孩子。育儿故事就此展开……少男奶爸第二季电影网友评论:线上视频下载,字幕组不详。剧情一般,“Kyle”客串,加分!!墙裂要求增加Emma的戏份,以及哥哥抱着Emma更协调。配角的戏依旧好过男主,Ben又来刷了一回脸。比S1稍微有趣了一点,但笑点还是很少。喜欢老妈和Danny的剧情,Tucker和Ben的剧情只想跳过。常速播放觉得慢,1.5倍速又觉得快。继续观望S3。感觉没那么好笑了而且编剧一会BR一会DR也是够蛋疼折腾了两季结尾才知道互有好感也是够拖沓的虽然嘴上这么说下一季还是会看的我好贱。。最近心情不好正在重温。Tucker最贱,他和Bonnie在一起的气场好有趣。整天看Matt一家子,在这里出现还觉得有点奇怪。季终圣诞节的桥段暖哭了,整部剧虽然不如《摩登家庭》那么“摩登”,但作为家庭情境喜剧,温馨可爱有趣而且颜值超高,值得继续追。这一季度和Emma基本上没关系了,Danny还是好棒,然后我还拉了一把他和MattDallas的郎(根本没关系的好嘛……)看到第三季第一集的时候才想起来评论,虽然比不上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这样的情景剧,但已经算是很不赖呆的了。主角的妈妈是非常抢镜的演员,小闹剧,但是也能看到普通家庭亲人之间的爱算是越看越搞笑的吧刚开始也有点无聊但后面笑死了我好喜欢哥哥Danny没有太大的突破的sitcom容易审美疲劳看完两季觉得差不多疲劳了没有太大的突破的sitcom容易审美疲劳看完两季觉得差不多疲劳了从第一季就弥漫着会被砍的气息,所以我一直秉承着且看且珍惜的心态。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Jean-LucVincent RobertLeroy
导演:布鲁诺·杜蒙
语言:法语
年代:未知
简介:1915年冬天,51岁的卡蜜儿·克洛岱尔的精神状况出现极大的问题,她出现了被迫害妄想症,认为旁人嫉妒她的才华而欲加害于他,甚至连她的旧情人、比其年长24岁的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也不例外。在罗丹的建议下,卡蜜儿被送到了法国北部的一家小型精神病院里进行治疗,影片记录下了她在一个个无尽的不眠之夜中的生活状态,她渴望自己的艺术才华能够得到理解和认可,同时也期盼着她深爱的弟弟、著名诗人保罗·克洛岱尔前来探访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布鲁诺·杜蒙1915年的卡蜜儿电影网友评论:6/10。这片子得中途停下来喘口气再看,精神病院一张张扭曲丑陋的脸部特写漫长得压抑。杜蒙用弟弟写信的画面和尖锐的声效,来铺陈这段悲惨决绝的故事,重复拍摄卡蜜儿痛苦状态下的冰凉身躯,最大化强烈突出她看到病人排演节目的短暂微笑,在收容所里姐弟信仰之争的冷漠对话,镜头将悲哀都沉入湖水一样。自从当年阿佳妮演的罗丹的情人后,一直在想卡密尔后来在精神病院的日子。果然出了后续的片子,全片节奏缓慢,一开始就料到了结局,家人真可怕,认为艺术是可怕的职业。。。全片全靠朱丽叶一个人的表演在支撑,影后的魅力,不怕演精神崩溃边缘的女人。苍老、脆弱、敏感,被剥夺了艺术创作的人生真悲哀!大量个人独白戏+固定长镜头+零配乐,让时间的流逝变得毫无意义,生硬的历史也能拍出跳跃的未来感,原来艺术才是毁掉生活的糟糕玩意。人物几乎处于中轴线的位置,静动态的走位颇具油画质感,杜蒙拍出了如遇寒潮的封闭世界停止生长的绝望生机。上帝说,要有光!亮点:定格凝视&餐桌敲击;排练;泥人。法国人拍片好走极端,要么话痨到死,要么沉闷欲吐,本片一直沉浸在卡蜜尔困于疯人院的苦闷中,各种长镜和特写都在捕捉卡蜜尔写满痛苦、无助、绝望到麻木的平静的表情,倏忽悲从中来泪如泉涌,而想到这仅是她29年疯人院生活的头一年就更难想象她的精神苦难,以至其兄保罗在片末的说教和推诿更令人生厌1.卡蜜尔的心曾是属于罗丹的,连同那怀攥着艺术追求的熊熊热情。只是尘埃总会遮盖往事,面对冰冷的禁锢围牢,她在哀泣与悲鸣中承受岁月流逝所带来的无尽剥削。2."艺术使生活失衡。艺术是可憎的。"3.既然被遗弃,又何必苦盼救赎。4.阳光绚烂,树和风都在,她一直美丽,只是不会再爱。卡蜜儿的余生,在那个修道院实际上是精神病院里度过,正常人到那里都会疯掉,更何况异常敏感的艺术家,这就是艺术家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弟弟那段写诗的段落,完全臣服于宗教,但似乎就隔绝了跟妹妹的亲情,她妈妈怎么就不来看看她,抱抱她呢??那个罗丹,就消失了。看着她,想起了萧红。《1915年的卡蜜儿克洛岱尔》:看这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后半生如何在精神病院度过。D9有花絮,导演用了真的精神病人及医护人员拍摄,拍摄出来的效果,实属不易。对于比诺什,导演并没因为她是大牌而诚惶诚恐,刚开始反倒担心她演惯了喜剧,无法胜任饰演一个精神崩溃的孤独老女人。个性太强烈了,就喜欢这样的!直到卡蜜尔冲出剧场嚎啕大哭,下一秒突然恢复平静之前,我一直没觉得卡蜜尔像个精神病。她和周围的病患们太不一样了。片子里角色们的一张张各异的脸,以及脸上的情绪展现、生理缺陷都很怪诞,甚至有些令人毛骨悚然。比诺什演技超赞!爱情给了她翅膀也拔光了她冲向自由的羽毛。比诺什的表演撑起了全片,那些不断推进的长镜头,面部特写,都令人感叹比诺什的表演功力。喜欢整部影片的色调,光的运用真是好!Ps:没有光的房间,没有叶子的树,没有表情的脸,是爱过后的空虚与无望囚禁了你。住院者们是真患者非职业。空间与情节都明显表现了封闭与无隐私。弟弟Paul有天主教主业会(OpusDie)的生活方式,包括自伤。因此Camille与Paul的对比是有理由的,他们的祷告,他们上的教堂。雕塑,雕塑肉体,雕塑神态,雕塑灵魂。。。1她的爱情期限是15年,然后用了自己48年来自我折磨买这份单。如果不是艺术家,尤其女艺术家,该就不会是这个故事。2精神病友的戏太好了,都是国宝级别。顿生一种,众生平等,各有各的精神病感。包括精神病院外的牧师与弟弟,各有各的症候不等。7.5。不要搞艺术,更不要爱上搞艺术的男人。被囚禁在住着上帝的修道院,狰狞的疯人面孔在冷静的氛围中格外聒噪,打在比诺什的眼睛里的光影,已然诉说一个女人的受难日记,弟弟的探望带来的是没有希望的希望。依然极简的连落叶都干净的杜蒙啊。